匈奴东谈主被大汉铁骑逐出河西后奶妈论坛,失去了赖以生计的祁连山牧场。他们在迁移途中,悲悼地赞扬:
失我焉支山,使我妇女无神色;
失我祁连山,使我牲畜不蕃息。
这首匈奴民歌,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,从中模糊可见祁连山的金戈铁马、胡笳羌笛。
祁连山下,有一位少年好汉策马扬鞭的身影,也有一代君王大会来宾的盛典,旧事并不如烟。
▲祁连山下的山丹军马场,为西汉名将霍去病独创。图源:图虫创意授权
1
古时候,匈奴东谈主称天为“祁连”,祁连山由此得名。祁连山,即是匈奴语的“天山”。
中国朔方开阔壮好意思的草原上,总会有游牧民族“逐水草而居”的思绪。祁连山北麓的广阔牧场,养育了月氏、匈奴、柔然等游牧民族;祁连山南麓的青海湖畔,曾经是羌、吐谷浑和吐蕃等民族养殖繁殖的乐园。
祁连山,这条沿着西北—东南边向绵延一千多公里的汜博山脉,东起乌鞘岭,西至星星峡,是今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山,亦然青藏高原、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。
祁连山冰川所蓄水量卓绝于5个丹江涎水库,山脊之上,长年积雪。
宏大的山体截住了太平洋季风带来的气流和雨水,来源于祁连山冰川的河流向下游淌,滋养着山眼下的绿洲。在祁连山北侧与合黎山、龙首山等山脉之间,一连串大小不一的绿洲连缀出一条形如走廊的时髦通谈,因这里地处黄河之西,史称“河西走廊”。
由于地处河西走廊之南,祁连山也被称为“南山”。从河西走廊向南望去,群山时而直插云表,与天相连,时而隐入尘烟,宽阔众多。
若无这座伸向西北干旱区的“湿岛”,其北面的巴丹吉林沙漠、西面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南面的柴达木沙漠将连成一派,也就无法造成河西走廊的甘泉与绿洲,中国历史上也不会有一条迈向西域的桥梁。
正如《中国国度地舆》主编单之蔷所说,祁连山脉,是种植河西走廊的幕后好汉。
▲汉朝河西五郡图。图源:锦绣东谈主文地舆
2
祁连山间的谷地、河谷开阔,是历史悠久的自然牧场。
西汉初年,这片牧场被匈奴东谈主耐久抢占。
匈奴东谈主到来前,祁连山下本有“大月氏”,他们散布于河西走廊,自后被强劲一时的匈奴东谈主击败,就连大月氏王的头颅都被砍下,制成饮器。
大月氏靡烂后,烧毁了水草丰好意思的慷慨梓乡,大部分西迁于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以西地带。还有另外一小部分,逃入祁连山区与羌东谈主混居,在匈奴东谈主的主宰下瑟瑟发抖,这即是“小月氏”。
匈奴东谈主就此成为河西走廊的话事东谈主,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处于他们的抑遏之下。
▲祁连山马营河峡谷。图源:图虫创意授权
汉武帝建元三年(公元前138年),当汉朝使臣张骞穿越秦陇地面,第一次出使西域时,匈奴东谈主将他们一瞥东谈主握获,迫使张骞留居匈奴十年之久。
匈奴单于气焰嚣张地对张骞说:“月氏在吾北,汉何故得往使?吾欲使越,汉肯听我乎?”
张骞被困技艺,匈奴东谈主对他进行各式威迫利诱,还让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,但张骞永恒不辱办事,自后逃出匈奴领地,连续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。
其时,张骞出使的主义,是为了劝说逃到伊犁河谷的大月氏与汉军结伙攻打匈奴。这个定约最终未能已矣,但明志励志的汉武帝曾经诈欺文景之治积蓄的家底,派雄师向匈奴发起了反攻。
汉武帝元朔年间(公元前128年—公元前123年),在卫青等名将的疏导下,汉军接连发动河南之战与漠南之战,赢得大捷。匈奴东谈主失去了自秦末以来占据的河南地(河套以南之地),对关中地区的要挟大大指责。
此时,汉武帝将眼神投向西边,将舆图上的坐标推向了雷同华夏和西域的河西地带。而在大舅子卫青之后,汉武帝又发掘了又名能征善战的少年天才。
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,小时候过着贫贱粗重的生活,却“少言不泄,有气敢往”,也即是东谈主狠话少,广阔常锻练骑马射箭,作念事骁勇斗胆。
皇后卫子夫得势后,卫、霍两家随着沾光。少年霍去病得以入朝为侍中,卓绝于皇帝的贴身侍卫,他也和舅舅卫青一样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东谈主。
元朔六年(公元前123年),年仅18岁的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,一战成名。此战,霍去病率领八百马队远程奔袭,追击匈奴单于叔父所部,“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”。
霍去病胜仗后,汉武帝对他大加赈济,当即封他为冠军侯。
多艺多才的汉武帝有利亲身培养这个奇才,要让小霍跟他学习孙子、吴起的兵法。霍去病却有些不屑,说:“行军构兵看计谋方针就够了,何苦学习古东谈主的兵法。”
自后有一次,汉武帝要为霍去病建造住宅,手脚犒赏。霍去病粗野地回答说:“匈奴不灭,无以家为也!”
3
到了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年),霍去病与祁连山产生了宿命般的关连。
这一年春,汉武帝任命20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,率军出陇西,出击匈奴浑邪王、休屠王部。其时,河西的匈奴东谈主以焉支山为界,东部归休屠王统辖,西部归浑邪王统辖。
霍去病的队列过焉支山千余里,快刀斩乱麻,转战六日,杀匈奴折兰王,斩卢胡王,俘虏浑邪王子和一众匈奴贵族,缉获休屠王祭天的金东谈主,斩首八千余级,如入无东谈主之境。
焉支山属于祁连山支脉,坐落在河西走廊峰腰地带的甘凉接壤处。一说焉支山上长有一种草,匈奴东谈主采之用作妇女的化妆品,因此称为“胭脂山”,另一说,匈奴单于的浑家称为“阏氏”,匈奴东谈主以雷同的读音手脚山的称号,是以叫“焉支山”。
霍去病初战见效,手脚汉军收复河西地的第一阶段,揭开了汉匈河西之战的序幕。
▲西张线227国谈,沿着张骞出使西域、霍去病马踏匈奴的道路。图源:图虫创意授权
同庚夏日,祁连山下芳草萋萋,汉军兵分两路,再次出征。
东路军由名将李广领衔,带四千马队打头阵。此时,张骞已出使西域回首,被封为博望侯,带兵一万手脚救兵。东路军的主要方针是牵制漠南的匈奴左贤王部,幸免其支援河西。
若何李广难封,依旧不庆幸。
东路军的李广军北出汉塞几百里后,与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马队不期而遇,两边在广阔盛大的草原上张开激战。
面临十倍于己的匈奴雄师,李广劝诫熟悉,让汉军立即组成圜形阵,将辎重车贯串起来手脚外围的障蔽,弓箭手以此为掩护进行射击。为了相识军心,李广还敕令我方的男儿李敢带头冲锋,杀到匈奴阵前。
李广所部经由一天的鏖战,真的亏本殆尽,况且队友很不得力,这时,张骞的队列才迟迟赶到。匈奴左贤王看到汉军有增援,便突围而去,但东路军也就未能立功,迟到的张骞回朝后被废为庶东谈主,自后才被再次升引,二使西域。
剑指祁连山的西路军方面,有一支队列由公孙敖疏导,可是他在沙漠中迷途了,愣是找不着西。
关节时刻,还得看霍去病。
霍去病的队列从北地郡(今甘肃庆阳)开拔后,仍是接受大间接的作战步地,度过黄河,横穿大漠,至居延泽(今内蒙古额济纳旗),经由小月氏的领地,再转向东南,百战不殆二千余里,绕到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部的后方。
在霍去病的突袭下奶妈论坛,浑邪王与休屠王亏本惨重。史载,与霍去病疏导的汉军在祁连山区相遇后,匈奴二王所部被斩杀三万多东谈主。他们半年之内被霍去病痛揍了两次。
这是河西之战的决定性得手。而后,占据河西的匈奴浑邪王、休屠王再无还手之力,震怒的伊稚斜单于外传他们靡烂,致使要诛杀他们(“怒浑邪王、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东谈主,欲召诛之”)。
▲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师,进犯河西。图源:中国历史舆图集
几个月后,秋风有数之际,发怵被杀的浑邪王与休屠王相约向汉朝纳降。汉武帝便派得手回首的霍去病率军前去受降。
中途上,休屠王怂了,倏得反悔,不肯降汉。于是,浑邪王杀死休屠王,吞并他的部下后再去见霍去病。
匈奴东谈主度过黄河后,见霍去病的队列这样大阵仗,吓傻了,浑邪王的一些部众意图逃遁。霍去病绝不徘徊,疏导精锐部队驰入匈奴营中,见到浑邪王后,将企图逃遁的匈奴东谈主斩杀,招降四万多东谈主。
汉武帝敕令将浑邪王迁至长安,将其部众鉴识安置在陇西、北地、上郡、朔方、云中等五郡以外,堪称“五属国”。之后,汉朝在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设置四个郡,鉴识为武威、张掖、酒泉、敦煌,史称“河西四郡”。
至此,匈奴东谈主收尾了在河西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统辖,河西尽归于汉。匈奴东谈主失去了家园,纷纷唱起那首悲悼的歌谣:“失我焉支山,使我妇女无神色;失我祁连山,使我牲畜不蕃息。”
▲河西之战后,匈奴东谈主再未逾越祁连。图源:图虫创意授权
汉朝的使臣、商队、队列,从此不错通顺无阻地通过河西走廊,奔赴西域,在祁连山放牧的小月氏东谈主也复兴于汉,后与河西汉东谈主长入。立下大功的霍去病看上了山谷间的牧场,在此独创马场,即山丹军马场,该马场于今仍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。
汉武帝是个文化东谈主,他为河西四郡取名,各有其寓意。比如“敦煌”,敦,大也,煌,盛也。又如“武威”,是为了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。
黑河之畔的张掖郡,则是取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之意,更具体言之,即是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掖。
从舆图上看,河西走廊如归拢只伸向西域的手臂,而其南边鬈曲不尽的祁连山,即是组成这只铁臂的筋骨,一齐拱卫着一起的谈路和绿洲,用雪水哺养层峦迭嶂的城镇。
不错说,若无祁连山脉,河西走廊的历史也会被改写。
河西之战后,元狩四年(公元前119年),汉武帝调集精兵十万,由卫青和霍去病统领,北上漠北,与匈奴决战。其中,霍去病军北进两千多里,歼灭匈奴七万东谈主,“封狼居胥山,禅于姑衍”,一齐追击到贝加尔湖后奏凯回朝。
漠北之战后,“匈奴远遁,而漠南无王庭”,要挟汉朝北境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贬责。
▲西汉时期全图。图源:中国历史舆图集
缺憾的是,漠北决战只是以前两年,兵马生涯的霍去病便英年早逝。
霍去病死一火后,汉武帝赐其陪葬茂陵。埋葬时,汉武帝挑升改动河西的铁甲军布阵成队,从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。
霍去病的墓被修建成祁连山的时局,墓前置“马踏匈奴”石像,以表彰他在河西之战中“断匈奴之臂”的赫赫军功。
好汉早逝,但千载雄名永世不灭。
▲20世纪初的霍去病墓。图源:麇集
4
直到东汉时,河西走廊基本为汉王朝掌控,南面的祁连山为羌东谈主所据,只好北面的合黎山到居延海一带是匈奴领地。
西晋永嘉之乱后,前凉、前秦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等政权先后入主祁连山。北凉一火后,祁连山成真旷地带,吐谷浑异军突起,称霸祁连山。
到隋代,吐谷浑的游牧范围“自西平临羌城(今青海湟源东南)以西,且末(今新疆且末)以东,祁连(今祁连山)以南,雪山(今昆仑山和巴颜喀拉山、阿尼-玛卿山)以北,东西四沉, 南北二沉”,主要活跃于祁连山南麓的青海一带,经常骚扰西北州郡,为隋朝一大边患。
眼看吐谷浑不诠释注解,隋朝要最先了。
隋伟业四年(608年),隋炀帝派宇文述出师青海,大破吐谷浑。此役,隋军斩杀3000余东谈主,俘虏吐谷浑王侯将相200东谈主。
次年(609年)三月,隋炀帝坐在宫中,倏得跟大臣说:“自古以来,皇帝有巡狩之礼,可我看之前南朝那些皇帝整日文过,躲在深宫里,不与庶民相见,这是什么意旨呢?”
大臣顺着隋炀帝的话说:“这即是他们不成永恒统辖的原因啊。”
于是,隋炀帝告示,要亲身带兵西巡。此前,深得皇帝信任的裴矩也在为其撰写的《西域图志》中以“胡多诸宝物”,“吐谷浑易可吞噬”等语,劝谏隋炀帝御驾亲征,散失吐谷浑。
隋炀帝早就心痒痒了。他疏导十几万雄师,还有玉叶金枝、后宫嫔妃、文武百官等,扯旗放炮地开拔。雄师过临津关(今甘肃临夏),渡黄河,之后到达西平(今青海西宁)。
▲青海海北州祁连山脉的卓尔山。图源:图虫创意授权
吐谷浑魁首慕容伏允(号步萨钵可汗)见隋炀帝来势汹汹,带兵固守覆袁川(今青海湖东北一带)。
四月下旬,隋炀帝的雄师到达祁连山土产货的峨堡,锋芒毕露,接受“四路合围”之策,连营数百里,其中兵部尚书段文振屯兵祁连山,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(今甘肃张掖西南),将军张寿西屯泥岭(在今大通河上游)、将军元寿驻守金山(今托来山),对吐谷浑造成夹攻之势。
慕容伏允遭到围攻败退后,裁撤到车我真山(今青海祁连东南一带)。隋军步步紧逼,隋朝将军张定和、梁默等遭受吐谷浑伏兵,死于乱箭之下。
但其他几路隋军将吐谷浑打得满地找牙,慕容伏允只好带着二千余骑败走党项,余部十万东谈主向隋朝纳降。
这场战役,历史上称为“覆袁川之战”,是隋炀帝在西北进行的最大畛域的军事行径,一举相识了西北局面。隋炀帝在蓝本吐谷浑的地皮(包括今青海与新疆东部)设置四郡——西海、河源、鄯善、且末。
吐谷浑从此臣服于隋朝,直到隋末华夏战事通常,才再度乘乱兴起。
▲敦煌壁画中姿色的河西构兵。图源:麇集
5
不外,隋炀帝这次西巡中更为传奇的履历还在背面。
这场构兵收尾后,隋炀帝疏导雄师踏上归程,决定向北翻越祁连山,到达河西走廊后,再复返关中。
这条道路极为不吉,从南向北翻越祁连山,只好几条山谷可供通过,广阔只好商贾、牧民在此通行,从来莫得一个皇帝走过这条路。
隋炀帝即是不走寻常路。他带着队列和后宫、百官来到位于祁连山中段、海拔三千多米的大斗拔谷(今称扁都口,在今甘、青两省接壤处)。
其时偶合六月,但陡立褊狭的山路上天气突变,大雪纷飞,摇风持续。隋炀帝的大队东谈主马在山谈上鱼贯而行,行走迟缓,到深宵只可露宿山中,宫东谈主、大臣和士卒都挤到一块,世东谈主饥寒交迫。
史载,十余日后,隋炀帝的大队东谈主马翻越祁连山,到达张掖,“士卒冻死者太半,马驴什八九”,随行东谈主员大都无语不胜。
隋炀帝的姐姐乐平公主杨丽华年近半百,身子骨弱,走过祁连山后曾经一卧不起,不久就死一火了。这位公主是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女,曾嫁给北周宣帝宇文赟,履历过多量宫廷争斗和刀光血影,没预想随着弟弟到西北旅游一回,连命都丢了。
▲隋炀帝画像。图源:麇集
隋炀帝对这次西巡感慨良多,写下一首“颇有魏武之风”的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
正经秋风起,悠悠行万里。
万里何所行,横漠筑长城。
岂台小子智,先圣之所营。
树兹万世策,安此亿兆生。
讵敢惮焦想,高枕于上京。
北河见武节,沉卷戎旌。
山川互出没,田园穷超忽。
撞金止行阵,鸣饱读兴士卒。
千乘万旗动,饮马长城窟。
秋昏塞外云,雾暗关山月。
缘严驿立时,乘空炊火发。
借问长城侯,单于入朝谒。
浊气静天山,朝阳照高阙。
释兵仍振旅,要荒事万举。
饮至告言旋,功归清庙前。
来到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后,常年在河西为官的裴矩为隋炀帝准备了一份突出的礼物。
裴矩疏导西域二十七国的国君或使节,在祁连山下欢迎隋炀帝的到来,他们从天山南北远谈而来,都默示愿进贡臣服。谈路两旁,列国使臣穿上各自的民族衣饰,佩带金玉首饰,河西四郡仕女王人身着华服,焚香吹打,歌舞喧哗。一时候,祁连山下车马相望,八百姻娇,绵延数十里,一派“四夷宾服,万邦来朝”的盛世阵势,比庆祝寰球杯夺冠还干扰。
史载,为了展示华夏王朝的威仪,建筑各人宇文恺还贪图了一种不错拆卸的转移宫廷,整夜之间就可在萧条的地面上搭建出亭台楼阁、不雅风行殿,能容纳百余东谈主。隋炀帝下令大摆酒筵,欢迎列国国君、使臣,而来自各地的艺东谈主准备好了各式扮演节目,会上“盛陈文物,奏九部乐,设鱼龙曼延”。
这场旷古绝伦的嘉会,堪称隋朝版的“万国展览会”。
隋炀帝杨广,成为历史上独一巡查过祁连山的皇帝,他的顽恶和业绩,于今争论不断。
6
唐朝,又是一个绽开包容的时期,用诗赋予了祁连山新的内涵。
唐玄宗在位时,唐军与吐蕃屡次翻越祁连山,在河西、青海一带交战。“诗仙”李白想起昔日匈奴东谈主的天山(祁连山)之上,明月洒下后光,照在征东谈主身上,长风吹过玉门,带去想妇的感慨,于是写下一首《关山月》:
明月出天山,渺茫云海间。
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
汉下白登谈,胡窥青海湾。
由来开荒地,不见有东谈主还。
高中生自慰戍客望边色,想归多苦颜。
高楼当此夜,感慨未应闲。
李白的好友,诗东谈主高适在河西幕府任职技艺,屡次随唐军出战,走过当年大汉铁骑奔突的古战场,登上镌刻了霍去病永恒军功的祁连山,他在《登百丈峰》一诗中写谈:
朝登百丈峰,遥看燕支谈。
汉垒青冥间,胡天白如扫。
忆昔霍将军,频年此征讨。
匈奴终不灭,寒山徒草草。
唯见鸿雁飞,令东谈主伤怀抱。
唐天宝年间,岑参听闻友东谈主颜真卿行将出塞为官,用胡笳悦目娱心的乐声,渲染河西边塞的路迢山高与凄婉多愁,有了这首《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》:
君不闻胡笳声最悲?紫髯绿眼胡东谈主吹。
吹之一曲犹未了,愁杀楼兰征戍儿。
凉秋八月萧关谈,北风吹断天山草。
昆仑山南月欲斜,胡东谈主向月吹胡笳。
胡笳怨兮将送君,秦山遥看陇山云。
边城夜夜多愁梦,向月胡笳谁喜闻?
▲航拍祁连山。图源:图虫创意授权
千年旧事随风褪色,而今的祁连山仍然是“牧区江南”。天穹之下,趋承雪线的处所,往往有优良的自然牧场,在白雪照耀、青草粉饰的祁连山土产货,生辞世藏、蒙古、裕固、哈萨克等少数民族,他们的帐篷棋布星罗,炊烟褭褭起飞,牛羊在山川间三五成群,宛如极乐寰球。
祁连山下,有铁马金戈的纵横奔突,有商旅交游的声声驼铃,有唐朝诗东谈主的边塞假想,也有各族东谈主民的文化长入。
这条与天联贯的山脉,为河西带来东谈主文茂盛,将这条走廊变成各族追赶的风水宝地与纵横捭阖的好汉舞台,一如中国之臂,将中华英才引向更广阔的西部。
参考文件:
[汉]司马迁:《史记》,中华书局,2010年
[汉]班固:《汉书》,中华书局,2007年
[唐]魏徵:《隋书》,中华书局,1997年
[宋]司马光:《资治通鉴》,中华书局,2011年
陈序经:《匈奴史稿》,中国东谈主民大学出书社,2007年
俞平伯等:《唐诗赏识辞典》,上海词典出书社,2013年
单之蔷:《幕后好汉祁连山》奶妈论坛,《中国国度地舆》2006年第3期